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桃浦这个小区的童声广播“红”了21年,最近还登

来源:中国广播影视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3-2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3月初的某天早晨,普陀区桃浦镇紫藤苑小区的活动室内,9岁的马展翔自信坐下,稍稍清了清嗓后,气定神闲按下了话筒开关,准备履行一名“广播员”的职责。植树节前夕,紫藤苑“
3月初的某天早晨,普陀区桃浦镇紫藤苑小区的活动室内,9岁的马展翔自信坐下,稍稍清了清嗓后,气定神闲按下了话筒开关,准备履行一名“广播员”的职责。植树节前夕,紫藤苑“红孩子广播站”制作了一期特别节目,号召广大居民大力弘扬“植绿、护绿、爱绿”的生态文明新风尚。尽管童声稚嫩,但却有模有样。一经播出,勾起了社区居民的点滴回忆,“久违的广播声又响起来了,听到‘红孩子'的可爱童声,心里暖乎乎的。” 寄托着居民的特殊情感

对于不少紫藤苑居民来说,这个已经诞生了21年的“红孩子广播站”寄托着他们心中的一份特殊情感,“户外广播是小区一大特色。原来资讯不发达的年代,我们通过广播来获取信息。”另一位居民感慨道,“我记得上一次听到还是很多年前,虽然这么长时间过去,再次听到依然觉得格外亲切。”

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四学生朱琳瑾,目前正在为自己心仪的工作做着准备,和许多人一样,她对于广播的记忆停留在了很久以前;但不一样的是,作为曾经“红孩子广播站”的一员,朱琳瑾有着别样的感受,“不刻意回想,印象真的很淡薄了,不过一旦提起来,所有的记忆一下子涌上心头。”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三年级,每年暑假朱琳瑾都会参加广播站的活动,这不仅让她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提升,也让她成为了其他家长心目中好孩子的典范。

打开学校外的生活之门

“红孩子广播站”是紫藤苑多年来一直培养的红色项目。时间回到1999年,时任紫藤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的杨兆顺在社区内召集了一批不满十八岁的青少年组成小志愿者服务队。并送给他们一个响亮的名字——“红孩子”,希冀在他们心中种下红色育苗,赓续红色基因。

那时候,孩子们参加文化娱乐活动的机会远不如现在,每逢寒暑假,除了参加一些公益劳动外,就是在小区里玩耍,或是到围墙外的河里抓鱼,家长们对此很不放心。“与其这样,不如把孩子们有序地组织起来,让他们学本事长本领,打开学校之外的另一扇生活之门。我希望孩子们发挥优势,结合广播的形式为小区做做宣传。”尽管时隔多年,回忆起当初成立广播站的初衷,杨兆顺依旧记忆犹新。

广播站有很多“抛头露面”的机会,对于“爱表现”的孩子们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展示自我的舞台。短暂的培训后,经过挑选的小广播员们正式“上岗”。孩子们每天准时报道,采访、写稿、编排、播音一样不落。渐渐地,广播节目也丰富多彩起来,有小区新闻、国内外大事,也有小品和唱歌,深受居民们的喜爱。

自从广播站成立以来,小区里的孩子都为能成为广播站的一员而感到自豪。对于这份视若珍宝的荣誉,大家纷纷要求加入。担负起播音员职责的孩子们也多了一份使命感,各个在心里攥着劲,下定决心,“一定要将这个任务完成好。”在参与中,不仅孩子们的假期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家长们也跟着放下了曾经悬着的心。

童年情缘代代相传

令人遗憾的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早已从传统的户外广播转为了线上的智能设备,而紫藤苑不少户外广播也因小区综合修缮、年久失修等原因而“失能”,因此“红孩子广播站”也逐渐淡出了居民们的视线。尽管听广播的人越来越少,但居民对于这个广播站依旧有着很深的感情。前几年,紫藤苑成立了社区微信公众号,红孩子广播站的部分内容也渐渐由线下转移到了线上。对于时代带来的变化,社区居民们说,“变的是传播方式,不变的是我们对于广播的一种难舍记忆。”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当初的“红孩子”们已经长大成人,立业成家。“有的入了党,有的考上了名牌大学,还有的事业有成……”当年自己亲手栽培的一株株“育苗”如今长成参天大树,这让杨兆顺感到无比欣慰。

据紫藤苑居民区党总支书张斌透露,当前正在进行综合修缮的紫藤苑小区,已经将修理小区户外广播提上了日程。预计在下周,稚嫩的童声就将在小区的上空再次响起,不解的童年情缘还将在紫藤苑内代代相传。



上一篇:像治理“黑广播”那样治理“灰广播”
下一篇:大喇叭广播,自己掌掴,谢广坤解锁新技能,下

中国广播影视投稿 | 中国广播影视编辑部| 中国广播影视版面费 | 中国广播影视论文发表 | 中国广播影视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广播影视》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