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舆论监督的践行与探索——巴中全媒《阳光问廉

来源:中国广播影视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8-1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近年来,电视问政类节目在各地方电视台风生水起,发展迅速,代表着传统媒体的一个方向,廉政建设怎样发挥舆论监督,通过舆论监督又带动群众监督,把整个社会力量动员起来共同

近年来,电视问政类节目在各地方电视台风生水起,发展迅速,代表着传统媒体的一个方向,廉政建设怎样发挥舆论监督,通过舆论监督又带动群众监督,把整个社会力量动员起来共同参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个很好的路子,这类节目的采制,在经过数年的实践后,有必要对其做一些阶段性总结。 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四川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办、巴中市广播电视台、巴中电视艺术家协会承办的全媒问政节目《阳光问廉》研讨会3月16日在成都举办。来自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浙江卫视、江苏电视台、湖北电视台、陕西电视台的业界代表,从节目实际出发,诠释电视问政类节目的舆论价值、实践价值和形式创新;来自中国传媒大学、中国广播联合会的专家学者,从理论层面的高度阐释《阳光问廉》节目的内涵和意义,以及媒体的自觉担当与社会责任。研讨会旨在研讨《阳光问廉》的节目影响,目的是通过对该栏目做法的梳理和经验的探讨,为业内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诸多启示。 《阳光问廉》节目是巴中市广播电视台开办的一档电视问政节目。该节目以落实全面从严、管党、治党要求为宗旨,以推动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落实为目的:以站在政府立场解读民意;站在群众立场监督政府为理念,紧扣民生、民情、民意,聚集廉政、勤政、理政,着力构建媒体监督、群众监督、与纪检监察专门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督模式。开播三年多来引起各界关注,备受群众欢迎,每期现场直播网络点击率都超过20万人次有500万多人收听收看,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纪检监察报、新华网、四川日报、四川电视台等主流媒体都做了相继报道,已经成为巴中探索舆论监督的一个品牌。 本刊记者应邀参会,将整理、编辑研讨会部分专家学者业者的发言录音,刊发于此(以发言先后顺序编排),以飨业内外读者。 敬一丹(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播音主持专委会主任) 当我们到一个地方,如果发现这个地方有一个电视问政这样的节目就会让人觉得眼前一亮,通过这样的节目至少可以看到这个地方的社会面貌,而这种社会面貌让人看到开放的程度,看到政治清明的程度,看到领导干部特别是纪委监察部门领导干部的一种态度,更看到公民的监督意识和监督能力,因此,当一个地方有这样一个栏目生存下去,并且长时间生存的时候,可以判断出这个地方应该具有非常正面、非常文明的地方形象。一提到巴中,我立 刻就想到,我是通过《阳光问廉》节目走进它,并对它有一种期待。 我在《阳光问廉》节目里看到几个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是有为。近年来随着媒体环境的变化,舆论监督环境的变化,舆论监督、电视评论有弱化倾向。主流媒体在一些重大事件面前,经常失语,突发事件负面事件有时候在网络上已经议论纷纷,在主流媒体上却听不见声音,这是一种不作为。而在巴中的实践中我就看到了一种有为。这是电视人所做的有为的探索,这样的舆论监督方式,值得给予掌声。 第二个关键词是有位。有为才能有位,当前,新媒体对传统电视的冲击越来越直接,传统媒体面对的观众正在发生变化,且影响力正在降低,电视今天还有观众吗?我们明天怎么办电视,我们还有位置吗?我们正在失去很多年轻观众,这意味着我们在失去未来,而有没有位置,要看我们有没有作为。所以巴中以这样一种新的方式做电视问政节目,就赢得了公信力,赢得了美誉度和存在感,这也是电视人的内心需求和追求。电视问政节目往往一播出 就上上下下点赞,有的地方是季播,有的是定期播出,它被公众所期待,这是特别难得的一种状态,一个节目被期待,坚持下去的话就会赢得应有的,不可替代的位置。 第三个关健词是平视。我认为平视是媒体应该有的态度,既不仰视也不俯视。平视的态度特别表现在节目主持人身上,他更能直接体现栏目的态度。比如说尊重各方表达的权利。平视包括主持人的有声语言,主持人的副语言方式,眼神、表情、体态、用语用词、语气分寸等。此外,还有平衡,我特别看中问政节目的前期调查短片,我觉得应该派出最专业的记者,尊重事实,注重调研,让短片用事实说话,这样的节目才更有力量。 第四个关健词是建设性。批评报道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当事人难堪,也不是一种发泄和简单的解恨,而是为了改变,为了改善,所以我们要有建设性,通过批评,要达到什么、改变什么,这更重要,这也是《阳光问廉》节目要做的。主创人员心里要有建设性这样一个目标,节目才会做得越来越大气,当然这也是挺难的,发牢骚容易,批评也不太难,而建设性是有挑战性的,建设性才说明媒体人、纪检专业人员和观众是有同一个目标的。 第五个关键词是可持续性。可持续首先是节目要有用,有用才有存续的可能,才有可持续的可能。现在一些地方的电视问政节目被需要,成为热门话题,这是一个阶段性的成果,大家认可这个品牌,接下去用怎样的制度保障其可持续性。应该有制度性的保障,使这个节目可持续性。再者,就是栏目的把握要有度,有用的节目在操作上也要有度。比如说分寸,怎样的锐度是正合适的,节目的节奏频次怎样是正合适的,怎样能够让被监督的人和监督 的人都能够接受,有用。这就是分寸,一个栏目的长久存在是我们要面对的,希望好的栏目都能够持续的存在。 欧阳宏生(四川大学教授) 进入21世纪,我们从政风行风热线到阳光问政类节目,经历了从仅仅就政风行风问题进行问政,到关注民生、民情、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发展轨迹,巴中台的《阳光问廉》节目从几个方面去认识它。首先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节目在党委政府和人民之间,有效地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有力的推动中国民主化进程。其次我认为作为领导干部要勤政廉洁接受群众监督,这样的节目起着社会矛盾解压阀的作用,也是纪检部门对党员干部群众,进行廉洁教育很好的教材,这也是新形势下,舆论发展的趋势,值得推广。第三,这个节目怎样做到可持续发展。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定位要准,要牢记节目的宗旨;二是选题要恰当。问题谈到什么程度?谈了解不解决问题?只是把问题提出来就了事?怎样去解决问题?怎样赢得民心?要发挥好媒体的作用,一定要处理好舆论监督的引导和监督的平衡关系,既要强调舆论监督,也要强调导向;三是要深入追踪节目中提出的问题,在节目里要体现深度,要有反馈;四是节目的整体策划设计要实现多元创新。包括跟踪调查、背景设计、暗访、专访等每一步骤都要从创新的角度上去思考,要制造节目的兴奋点。 黄海星(中国广播电视联合会法制节目工作委员会秘书长) 一个城市台要在媒体竞争中立于不败,就要办好自己的节目,办好自己特别接地气的节目,因为这样的节目才会有收视率,才会有影响力,也才会有美誉度。《阳光问廉》既是新闻评论节目也是法制类节目的一个特殊的类型,有普及法律知识、党纪政纪,有记者的暗访调查,有对公众的调查,有演播室的访谈,有采访对象、纪检干部的深度参与,这样的节目形态非常好。《阳光问廉》既集中了电视的表现手法,也强调全媒体传播,这是一种非常好的传播手段。 我有几点建议。一是增加播出频率,做这档节目时,既要研究它的全媒体表现手段,也要研究它的传播率和达到率。这档节目是一年播出四期,我认为播出频率有一点低,所以如果有可能,经过一年两年的磨合,能不能增加节目的制作播出频率,同时增加节目的预热,前期调查,后期反馈可以和主访谈主节目既是一个整体,同时又可以单独拿出来播出,此外,城市台除了节目外,还要多做活动,围绕老百姓关心关注的话题,增加媒体和观众互动的设计,让节目选题更接地气;二是让选题更接地气,真正关注百姓关心关注的问题,把老百姓对干部,对政府部门有什么期待和要求这样的话题再下沉、再密切;三是建设性。舆论监督的目的是让被监督者把事情做得更好,要在节目制作过程中,通过电视媒体鼓正气,不是说曝光了把事情揭示出来就完了,我们要让老百姓通过这样的节目,看到希望,看到国家的进步和发展。 杜宝风(中央电视台节目研发中心主任、中国视协中央电视台分会秘书长) 《阳光问廉》节目让我耳目一新,因为以往批评类的报道,媒体大都是作为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其报道模式是我播你看的单项传播模式,而《阳光问廉》打破这种传播模式,主持人在节目现场,通过现场对话、现场提问、现场连线等等互动模式,让媒体以节目主导者、关联者的身份出现,这样的传播效果更好。就《阳光问廉》,有两点值得肯定。一是问题设置,即议题设置的策划意识非常强。该节目,其中有一个内容是关于采石场污染问题的,有较强的问题设置和策划意识,主持人根据新旧环保法在现场向 环保局局长提问,环保局是如何处理污染企业,局长谈完后,采访观众,以及对村民的调查,最后是专家点评,从插片中我们看到当地环保局采取简单罚款的方式,大家就明白当地相关部门在履行职责方面,确实有不到位的情况。二是议程设置的层次比较丰富。还是采石场这一期,先是主持人制造并提出悬念,接下来通过多个环节,先是一个短片,具体反映企业污染造成的严重后果,村民对这个问题的反映,暗访环保局副局长,接着问分管的副县长,由他来回答执法存在什么问题,最后在现场还有投票 环节和专家点评环节,整档节目做到既有悬念又有情节,且环节紧凑,非常好。 鱼志平(上海市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 我主要从一个观众的角度来谈谈对《阳光问廉》节目的感受。 第一,节目案例的选择把握得很好,也很准。比如第一期里讲了两个案例。一是领导干部利用婚宴敛财,二是用公款买消费卡。这两个问题不仅在巴中在其他地方都具有普遍性,把它提出来就有很好的警示作用。第二,节目追责问责不留情面。节目有胆识敢担当,不怕得罪人,不管是领导干部,有问题就直截了当提出来,还要求被问责的领导干部不推委不回避不遮掩,要在现场表态承诺。 第三,节目主持人的提问细腻一针见血,现场调解气氛控制采访节奏的能力很强,关键问题连续挖,可能给对方形成很大的压力,对这个节目出彩起了很大的作用,这也是主持人的基本素养。此外,节目现场有学术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还有媒体记者组成的考评团。考评的形式很好,你的回答群众满不满意,分数多高,是一种民意的体现,也是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很好体现。另外,从节目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来看,这档节目有很充分的全媒体元素,有广播电视网络覆盖,有微信、微博,有电话连线,扩大了节目有效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而且也激励了老百姓的积极参与。纵观这档问廉节目,信息量大,内容丰富,但是从观众角度来看,整个节目从头看到尾一百分钟,到最后觉得有点拖,感觉视觉疲劳,我建议是否可以有效且适当地压缩片子的播出长度,转而在深度上做文章,还应增加正面引导正面标杆的树立。 屠赟涛(湖北省媒体问政总导演) 《阳光问廉》节目,显示了巴中媒体人贯彻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加强党的建设,例行反腐倡廉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关注民生积极履行监督职责的可贵努力,节目办出较高的水准,值得我们学习,也给我们很多启发。现在很多电视节目形式都被称作秀,但电视问政节目,没有人说是在作秀,都说是动真格,是阳光执政,是党委政府的果敢亮剑,也是舆论监督媒体勇于作为的一次行动。 我从细节上和操作层面上提一些建议。第一,节目以“问廉”命名值得商榷,因为具体从问的内容看,这个节目不光有与廉直接对立的贪腐问题,更多是政府的不作为,乱作为,违法枉纪慵懒等问题,我觉得还是以问政命名较为宜,全国各地的媒体这类节目统一以问政节目命名,有利于造成问政的声势,便于业务探讨乃至学术交流。第二,问政节目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暗访短片的质量,我们要把每一条问政短片做成一个案子,所以暗访短片要呈现事实、揭示本质,并起到无可辩驳的证据材料的作用,也才能给主持人代表百姓质询的底气,才能使现场受问政的干部作出表态承诺时有坚实的依据,才能让评议成员清晰的把握情况,作出合理的情况判断。电视节目在叙事技巧上,要有对来龙去脉的交代,要设置好一个新闻故事,在应用里面,短片是消息,也是故事,因此,节目在坚持新闻真实性的原则前提下,要精心布置短片的悬念冲突以有效的引导现场气氛,吸引更多的观众,要让人有光看这个短片就有足够的吸引力把大家引到现场来,以这样的标准来衡量,短片的制作细节更不能出差错。此外,短片在直播节目中起着重要的起承转合作用,短片之间要有过渡。第三,节目中用的是“考评团”,考是上对下的行为,作为民众代表对干部应该用评议,而评议团投票应该是在相关责任人领导人被质询作答以后举行,表达对他们接受问政的诚意和整改问题的决心评价,片中有些投票却是在相关责任人领导人被质询做应答之前就进行了,这不是很合适。此外,节目最后还安排领导干部做总结,我个人觉得不是很合适,问政的主体是百姓,具体的执行者是节目主持人,可否由点评嘉宾或者主持人来做总结。 戴清(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戏剧影视学院教授) 我想谈几点看《阳光问廉》节目后的思考。 一是,就目前的大环境来说,有利于这档节目。一方面,当前正处于反腐倡廉从严治党这样一个大的国家政治环境,这样的节目恰逢其时,有潜在的、广阔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它面对的困境和压力,这种困境 来自于舆论监督类节目正处于比较弱势的境况,就使得本来应该处于主流的、非常有影响力的核心位置的这类节目,没有达到其应有的位置。舆论监督类节目受到网络等新媒体的强大压力,这类节目的观众到达率让人忧心。尤其是年轻人更多的被网络化的娱乐节目过渡消费,那么,传统的主流媒体要去吸引这些人群,靠什么样的话题和节目类型,重振曾经的雄伟和辉煌,荣誉和地位是值得思考的。问政类节目或许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这类节目能最大程度发挥主流媒体优势,找到节目的创新和重要支撑,关注民生问题、社会公众话题,以充满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的节目来赢得民心,来培养观众群体的忠诚度。二是,问政类节目的话题设置要有目的。《阳光问廉》的目的过于单打一,一事一议,问廉也好问政也好, 我认为这类节目应该站在较高的层面上,即在精神文化内涵上,在责任意识上有所定义。阳光问政类节目可以往深度方面挖掘和拓展,不只是局限于一事一议。此外,现场观众也应该有表达心声的话语空间,要适当让观众发言,而不是纯粹由专家学者代言。三是,节目中能不能增加一些情景设置和深度调查。如,通过现场交锋以增强节目的戏剧性,而深度调查能让节目内容更扎实,更缜密,更具有可见性。 周小芳(北京电视台节目中心副主任) 第一次看到这个节目的时候,我的反应是巴中电视台的同仁们,胆真大,因为一直是在节目制作一线,所以我知道,敏感选题对于节目一线的同志们来说,是多么的困难,听了该节目的背景介绍,我又感受到巴中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们,胆子也不小,更大,所以由衷地为巴中市的领导们和媒体同仁们点赞。大家都知道新闻媒体及其从业者充当的是社会的第三只眼睛,要及时准确地捕捉到普通人看不到的新闻世界,而且要进行监督,在这种职责上,我 认为《阳光问廉》起到了这样的作用,铁肩担道义,既实现了媒体的价值,也履行了自己的职责。 就《阳光问廉》的节目样态,我有几个想法。一是节目的立意。问责问政类节目是很敏感的,怎么解决它的平衡关系很重要也很关键,《阳光问廉》不仅仅是提出了问题,重要的是还解决了问题,所以这个核心利益非常清晰,这也是该节目从负面报道转向了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的好的节目样态。另外,在节目中双方的态度不对立,不管是从主持人的语态还是从双方最后达成的共识,都有一个好的落点,是在提出问题并在节目当中或者在后续的多媒体平台上,充分的解决问题,这是该节目的生命力所在。二是节目的直播样态。节目采取的直播方式,能很好地吸引观众,观众看到的都是现场,无论是被问责的领导,还是观众代表,都在现场有对他们的准确反映和镜头的及时捕捉,节目更像是一个现场办公会的电视化呈现,而问廉考评团的设置,是一个大胆的创新,颇有新意,增强了节目的互动性,现场的嘉宾或观众是各方面的代表,不仅仅只是来问问题,听一下相关信息,更多的是代表着电视机前千千万万的受众,他们的表决就是受众的意见和态度,具有很高的黏和度。三是节目主持人。节目主持人不仅仅是一个节目的串联者,还要有潜台词的引导和把握,要做好充分的案头工作,其权威性和对政策的解读性要严谨准确,这是需要着力打造 的。《阳光问廉》的主持人看着很年轻,但是其语态和表达方式很平和,这种平和肯定是做了大量的案头工作,值得肯定。此外,该节目的全媒体表达方式值得肯定,因为不管是从选题,到现场直播,到后续的跟踪报道,到事态的解决方向,全媒体表达做得很成功也很有效。 赵化勇(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 中视协举办过很多的节目研讨会,但为一个地方台的一个栏目举办研讨会还是第一次,这足以显示中视协对这个栏目的重视,同时更体现出这个栏目在相当的范围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听完各位专家、媒体从业者,包括四川省纪委、巴中纪委同志的发言后,我谈几点感受: 一、《阳光问廉》节目的出现和坚持,让我对巴中电视人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敬佩。近年来传统媒体开始慢慢改变了自己的主调,越来越多的把精力、人力往娱乐方面转移,因此出现了娱乐类节目过度过热的现象,而在这种状况下,巴中电视台能够坚守媒体的责任,开播《阳光问廉》,而且坚持下来了,非常不容易,像刚才会上各位都讲到办这个栏目需要冒一定风险,讨好了观众,很可能就得罪了领导;讨好了领导,很可能就得罪了观众。但是 巴中电视台坚持下来了,他们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二、通过《阳光问廉》,我感到巴中群众的公民意识和参政意识明显提高了。媒体的监督意识也在加强,更能真正树立起主人翁责任感,这是非常难得,也非常可贵的。三、《阳光问廉》节目的开办,让我感到巴中市委市政府、宣传部、监察局的公仆意识、服务意识、大局意识都很强。按理说这是一个以揭短为主的节目,从书记、市长,到宣传部长,到监察局长,乃至到最后四川省监察 厅,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帮助,他们所考虑的问题是大 局的、整体的,而不是局部的。这个栏目,如果没有来自 各方的支持,不可能生存,也不可能坚持下去。 同时我也提几个需要处理好的关系:第一,这个栏目的名称叫《阳光问廉》,重点在问字,这就要处理谁来问?问什么?谁来谈?的问题,我认为问的主体应当是群众,应当是某一件事情的具体执行者,而不要把节目的主持人推到第一线,让节目变成了电视主持人问政,要变主持人问政为群众问政。这就需要节目加强前期采访和整体策划,注重暗访和问题设计,在暗访这一环节中,让当地老百姓设计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且问题是层层递进的,然后把这些问题用到节目中,节目主持人只是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此外,现场的点评也很重要,谁来点评?我也不主张光靠主持人来点评,应该是专家学者来点评,可以根据不同的主题,不同的内容,请不同的专家到现场来点评。第二,处理好群众关心和领导重视的问题。我们是传统主流媒体,是喉舌,习近平总书记对媒体的责任和义务,提出48个字的要求,值得新闻媒体好好研究,群众和领导一定不是对立的,但也一定不是在一起的,这就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处理不好公众的需求和领导的要求,栏目就无法办下去,这就需要媒体多方征求意见,找准群众关心的又是领导关注的问题,如此节目才能可持续发展。第三,要处理好节目是单兵作战还是联合作战的问题。《阳光问廉》已经开播近4年,播出16期,总量不算大,但影响不小,如果一个节目要产生很大的影响,或者长期的影响,要有一定的播出密度,密度小了不行,刚开始是三个月一期,一年四期,随着经验慢慢总结后,力量加强后,能不能变成两个月一期,等再熟练以后,变成一个月一期。这样就能与群众关心的事情靠得更紧,与领导关注的事情靠得更近。此外,目前的节目是三个月播出一次,反馈也是三个月以后才见,能否采取问廉和新闻节目 相结合,适时告知公众问廉的进展和后续等等。 (以上内容均根据发言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文章来源:《中国广播影视》 网址: http://www.zggbys.cn/qikandaodu/2020/0819/465.html



上一篇:CCBN2017迎来25岁生日
下一篇:加快西部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的融合——中广联西

中国广播影视投稿 | 中国广播影视编辑部| 中国广播影视版面费 | 中国广播影视论文发表 | 中国广播影视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广播影视》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