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抱团取暖 开放运营 融合发展——与全国广播

来源:中国广播影视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5-2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017年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指出,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已经达到5.65亿,占网民总数的75.2%,网络视听产品用户规模和使用率进一步提升,网络自制内容全面进入精品化时代,
《2017年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指出,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已经达到5.65亿,占网民总数的75.2%,网络视听产品用户规模和使用率进一步提升,网络自制内容全面进入精品化时代,网络视频消费移动化趋势日益显著,用户的付费意识已经养成,用户内容需求细分化已成为中国网络视听行业的新走向。① 一、国内网络音频市场发展情况 易观及北京贵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QuestMobile)数据平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上半年,移动电台领域活跃用户规模已达到6557万人,并持续平稳增长;移动电台客户端启动次数达到31亿7369万次,使用时长达到3亿8256万小时;日活跃用户规模已达到1400万人,每日使用共1.2亿次,日均累计使用时长达到4.3亿分钟;用户年龄分布主要集中于36岁到40岁,其中男性用户相对较多,占比约为女性用户的四倍;从消费能力方面来看,中高消费者的占比高达46.25%;从用户分布来看,移动电台用户一线城市居多,占比达到43.4%。② 图1:2017年上半年移动电台领域活跃用户数及增长情况 2016年以来,知识付费的浪潮为移动电台行业找到了一个盈利突破口。视频付费为消费者所接受的程度越来越高,阅读、音乐等更多内容创新正在袭来。2016年4月,“知乎”网络问答社区开启商业化尝试,推出付费语音问答功能——值乎,6月,“分答”平台的“付费问答+偷听模式”爆火,上线42天付费用户超100万;而后,“喜马拉雅FM”上线付费音频《好好说话》,首日销售额超过500万元;“蜻蜓.fm”付费精品区独家上线金庸武侠全集音频。从单一的广告销售到内容付费,移动电台变现模式不断创新。 随着智能手机、4G网络发展和移动互联时代到来,国内移动音频电台进入快速发展期,各移动音频电台陆续完成融资,其差异化竞争逐渐明显。各家移动电台均高度重视技术方面的发展,投放了较多的人力成本在产品开发、录音技术研发、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开放、数据平台挖掘等技术研发上;营销方式也逐渐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喜马拉雅FM”“多听FM”“考拉FM”等移动电台针对不同的生活场景,打造了一些与生活无缝对接的智能硬件产品。除硬件产品以外,“喜马拉雅FM”“荔枝FM”等移动电台还通过对大数据技术的利用,打造开放的数据统计分析系统,从数据角度出发,为主播及节目制作进行优化指导,对用户进行准确画像,为合作伙伴提供精准服务、对听众给予个性化节目推荐。在商业模式方面,形成了移动音频广告、粉丝经济、电信运营商合作、车联网领域合作、打造专业用户生产内容融合平台、建立主播生态等多种商业形态。 但目前移动电台市场同质化现象较严重,从产品功能体验来说,都以提供直播、点播收听、下载音频产品为主要内容的服务,辅以轻量的社交功能,功能近似,用户体验趋同。各平台产品通过独家版权或内容首发等形式打造各自精品栏目;通过优质音频的付费以及主播粉丝经济等吸引受众人群在平台内进行购买行为,这种运营模式需要不间断地耗费大量资金用做版权购买及产品宣传,是“烧钱—融资—烧钱—再融资”的互联网运营方式,现在还没有真正盈利的产品出现。 二、全国各地广播客户端产品分析 尽管商业移动电台发展迅猛,但传统电台凭借其多年形成的媒体优势也纷纷将业务延伸至互联网领域,推出和运营了一批声音客户端产品。和商业移动音频电台产品相比,传统电台虽然在资金、人力等投入上还存在一定差距,但拥有商业电台不具备的三点优势:一是拥有强大的公信力和品牌影响力;二是拥有丰富的主播及制作团队资源,并有存储了多年的独有声音资源;三是持有互联网音视频播出牌照,全面保障了节目内容的可管可控、绿色安全和版权规范。 表1:全国各地广播电台推出的众多移动电台客户端产品广播电台 产品名称 广播电台 产品名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中国广播 四川广播电视台 熊猫听听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HITFM 湖北广播电视台 九头鸟北京人民广播电台 听听FM 广东广播电视台 粤听上海东方广播 阿基米德FM 安徽广播电视台 达耳闻江苏广播电视总台 大蓝鲸 辽宁广播电视台 瓢虫FM山东广播电视台 51听 新疆人民广播电台 丝路云听天津广播电视台 劲听 南京人民广播电台 在南京河北广播电视台 即通 浙江广播电视集团 喜欢听 传统广播行业的传播方式和格局,随着移动音频电台的快速发展正发生着重大变革:在覆盖渠道方面,移动互联网成为了广播电视节目增强覆盖的重要渠道,手机成为了受众收听广播的主要终端;在收听体验方面,用户在收听时间、空间上拥有了更多的主动性;在广播内容方面,传统广播可根据移动互联网传播特点,为移动互联网用户打造个性化节目;在使用场景方面,用户可在交通工具或人工智能家居的使用过程中,通过按键或语音对广播电视内容进行选择、切换、收听。传统广播电台正在逐渐形成无线电、移动互联网、车联网、智联网等多渠道覆盖的新型格局。虽然传统广播行业一直在探索新媒体产品,但在运营模式及版权保护两方面仍存在不足:从运营角度分析,传统广播移动电台产品普遍偏重内容聚合,二次原创能力不足,缺少内容付费、广告变现等商业化渠道;大数据运营能力欠缺,尚不能通过后台数据对内容制作和产品运营进行规划;从版权角度分析,目前传统广播电台的新闻、音频、图片等产品,版权不够清晰,版权维护的力量投入不足,这也严重损害了广播行业的合法权益和采编人员的积极性。 三、“中国广播”客户端在探索中前行 自2014年9月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下简称中央电台)成立了媒体融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推进中央电台媒体融合发展。随后,中央电台媒体融合发展工程重点项目——中国广播云平台于当月26日启动。作为中国广播云平台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Radio.cn集成播控平台始终坚持做国家级移动互联网(车载)音频集成播控平台,汇聚全国各地电台声音节目、国内活跃版权内容机构优秀节目,通过技术输出、商业合作和组织联合,对广播电台行业形成统一影响和辐射。依托该平台,中央电台建成国家级音频资料库、聚合平台、分发网络和互动娱乐基地,建立音频内容从生产传播到商业变现的生态链。 “中国广播”客户端作为Radio.cn平台推出的移动电台产品,将运营的重点放在国家级移动互联网(车载)音频集成播控平台的建设和运营上,借助中国广播云平台一期、二期项目,已初步完成了国家级移动互联网(车载)音频集成播控平台建设,汇聚了电台广播节目、全国播客节目以及行业单位、合作媒体、演艺经纪公司等120万时长的版权音频内容,提供约400个全国广播电台在线直播收听服务。可依据运营商、车载行业的需求,为移动互联网及车联网、智联网等各类终端用户提供全国电台直播、直播回听、精品音频点播等全方位音频收听服务;为移动互联网(车载)应用和上下游企业提供多种标准接口及多种内容服务,并为移动运营商和各类门户网站提供平台级广播音频内容输出服务。“中国广播”客户端在移动端产品的基础上衍生出车载端、智能电视端、人工智能端等系列产品。 2014年,“中国广播”移动端产品首次上线,三年时间,“中国广播”产品不断进行版本迭代、功能优化、市场推广和运营探索。目前移动端拥有丰富的产品展现形式,包括客户端页面、H5专题页面、在线音频直播页面以及“中国广播”与苹果播放器(podcast)合作的频道页面,覆盖用户数超过千万。 图2:“中国广播”H5专题页面 图3:苹果播放器(Podcast)频道 “中国广播”在智能电视端开发的产品已经在爱奇艺电视应用软件、小米TV、天猫TV等20多家电视应用商店上线,每日都在为超过百万的智能电视端用户提供正版优质的音频节目。 图4:“中国广播”电视端产品页面 “中国广播”在车载端开发的产品,包括“中国广播”福特车载端产品、“中国广播”百度CarLife端产品、“中国广播”萌驾端车载产品等。除此之外,“中国广播”客户端还可通过开源平台(Smart Device Link)进入丰田汽车车载平台,为车主提供音频收听服务。目前“中国广播”车载端的用户数已达到400万以上。 图5:“中国广播”车载端产品 2017年被称为人工智能元年,“中国广播”在人工智能领域与小米科技、阿里巴巴等公司达成合作关系,为小米人工智能音箱(小爱同学)及天猫人工智能音箱产品(天猫精灵)提供了全国广播电台直播、精品点播等音频收听服务。 四、携手共建中国广播云平台 虽然传统广播电台始终在不断探索、推陈出新,但无论从运营模式的成熟度还是产品的用户体验感受来讲,传统广播电台的移动产品与“喜马拉雅FM”“蜻蜓.fm”等商业移动电台产品相比,还存在着一定差距。为此,中央电台始终坚信并坚持在做的一件事就是:抱团取暖、开放分享、合作共赢。2018年,中央电台将继续与全国各地广播电台共享云媒资平台、云平台技术、云发布渠道,和全国广播人一起运营好移动电台产品;并计划依托中国广播云平台,将全国各地广播电台的力量联合起来,共同保护广播节目版权,维护传统广播机构平台化发展的权益。 在内容方面,中央电台将与全国各地广播电台共建共享中国广播云平台媒资系统,云媒资平台建设旨在借助大数据和关键音频技术,整合、挖掘和展现历史积累的海量广播节目资源,为广播电台行业用户提供行业云媒资服务。云媒资可为各地方电台提供标准化音视频格式编码,将各类素材统一转码,实现B/S架构的在线微编功能;各地广播电台可通过云媒资系统对节目素材进行媒资检索、素材管理、无缝存储,实现对音频内容的统一管理。云媒资系统可为合作电台提供来自全国的海量共享资源,也可为全国各地广播之间的资源交易提供有力的平台支撑。 在技术方面,中央电台将向全国各地广播电台开放中国广播云平台技术,为全国各地广播电台与新媒体提供海量音视频存储空间。针对实际业务需求提供音频上载、编单收录、移动互联网内容发布等功能服务。同时,开放互动平台“Smart Radio”(工具集),包括生产制作、评论、留言、投票、抽奖、主播打榜等诸多互动功能。使用“Smart Radio”(工具集)后,客户端可成为用户互动内容收集的工具,将内容反馈于广播,供节目播出使用。内容生产由广播发起并向客户端进行导流,再由客户端完成对内容的收集和生产,实现广播与客户端之间的内容生产闭环,改变传统电台现有的依托微信、微博等第三方平台进行单一留言互动的局面。 在渠道方面,中央电台将向全国各地广播电台开放云发布系统,通过云媒资系统与云发布系统的对接,将媒资库的内容转码为全国各地广播电台指定的音频格式,新闻稿件、广播直播/点播节目、精品音频栏目经过深度加工后,由云发布系统进行统一发布,对接到第三方业务平台,合作电台能够便捷地将精品节目推送至各种移动端、电脑网站、社交媒体公众号、车载端、互联网电视端、人工智能端等。 在运营方面,中央电台将与全国各地广播电台共同开创更多运营模式,孵化营利新模式,增加高品质音频版权引入工作,对优秀音频节目进行精心挑选,引入大量优秀的、版权有保障的、质量通过审核的个人主播、商业电台、传统电台、商业机构、平面媒体、影视机构等,构建音频生态系统,与全国各地广播电台共同探索“内容+平台+应用+渠道”的创新性运营模式,将广电行业牌照、版权等绝对性优势,以软、硬件等多种产品形式对外输出,共同将主流媒体声音渗透到各大渠道、终端和场景中。通过预装等多种形式,将音频品牌渗透到各大渠道、终端、场景以及用户日常生活中,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充分发挥文化滋润心灵、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作用。 在版权保护方面,从技术手段角度来说,中央电台将向全国各地广播电台开放云媒资中支持版权信息的媒资编目功能,实现对每条音视频素材进行版权标记,为日后节目运营杜绝网络侵权行为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联合互助角度来说,中央电台倡议全国各地广播电台共同通过行业协作组织进行维权,严格遵循网络广播电视台管理规范和《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加强对移动互联网电台的集成播出平台管理,规范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秩序,促进健康有序发展,对未按照《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取得广播电影电视主管部门许可证或未履行备案手续的,要严格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的规定。 ①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2017年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网,http://www.china.com.cn/opinion/think/2017-11/30/content_41956559.htm. ②王传珍:《中国移动电台市场上半年市场监测盘点分析2017》,易观网,https://www.analysys.cn/analysis/8/detail/1000880/. 《2017年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指出,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已经达到5.65亿,占网民总数的75.2%,网络视听产品用户规模和使用率进一步提升,网络自制内容全面进入精品化时代,网络视频消费移动化趋势日益显著,用户的付费意识已经养成,用户内容需求细分化已成为中国网络视听行业的新走向。①一、国内网络音频市场发展情况易观及北京贵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QuestMobile)数据平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上半年,移动电台领域活跃用户规模已达到6557万人,并持续平稳增长;移动电台客户端启动次数达到31亿7369万次,使用时长达到3亿8256万小时;日活跃用户规模已达到1400万人,每日使用共1.2亿次,日均累计使用时长达到4.3亿分钟;用户年龄分布主要集中于36岁到40岁,其中男性用户相对较多,占比约为女性用户的四倍;从消费能力方面来看,中高消费者的占比高达46.25%;从用户分布来看,移动电台用户一线城市居多,占比达到43.4%。②图1:2017年上半年移动电台领域活跃用户数及增长情况2016年以来,知识付费的浪潮为移动电台行业找到了一个盈利突破口。视频付费为消费者所接受的程度越来越高,阅读、音乐等更多内容创新正在袭来。2016年4月,“知乎”网络问答社区开启商业化尝试,推出付费语音问答功能——值乎,6月,“分答”平台的“付费问答+偷听模式”爆火,上线42天付费用户超100万;而后,“喜马拉雅FM”上线付费音频《好好说话》,首日销售额超过500万元;“蜻蜓.fm”付费精品区独家上线金庸武侠全集音频。从单一的广告销售到内容付费,移动电台变现模式不断创新。随着智能手机、4G网络发展和移动互联时代到来,国内移动音频电台进入快速发展期,各移动音频电台陆续完成融资,其差异化竞争逐渐明显。各家移动电台均高度重视技术方面的发展,投放了较多的人力成本在产品开发、录音技术研发、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开放、数据平台挖掘等技术研发上;营销方式也逐渐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喜马拉雅FM”“多听FM”“考拉FM”等移动电台针对不同的生活场景,打造了一些与生活无缝对接的智能硬件产品。除硬件产品以外,“喜马拉雅FM”“荔枝FM”等移动电台还通过对大数据技术的利用,打造开放的数据统计分析系统,从数据角度出发,为主播及节目制作进行优化指导,对用户进行准确画像,为合作伙伴提供精准服务、对听众给予个性化节目推荐。在商业模式方面,形成了移动音频广告、粉丝经济、电信运营商合作、车联网领域合作、打造专业用户生产内容融合平台、建立主播生态等多种商业形态。但目前移动电台市场同质化现象较严重,从产品功能体验来说,都以提供直播、点播收听、下载音频产品为主要内容的服务,辅以轻量的社交功能,功能近似,用户体验趋同。各平台产品通过独家版权或内容首发等形式打造各自精品栏目;通过优质音频的付费以及主播粉丝经济等吸引受众人群在平台内进行购买行为,这种运营模式需要不间断地耗费大量资金用做版权购买及产品宣传,是“烧钱—融资—烧钱—再融资”的互联网运营方式,现在还没有真正盈利的产品出现。二、全国各地广播客户端产品分析尽管商业移动电台发展迅猛,但传统电台凭借其多年形成的媒体优势也纷纷将业务延伸至互联网领域,推出和运营了一批声音客户端产品。和商业移动音频电台产品相比,传统电台虽然在资金、人力等投入上还存在一定差距,但拥有商业电台不具备的三点优势:一是拥有强大的公信力和品牌影响力;二是拥有丰富的主播及制作团队资源,并有存储了多年的独有声音资源;三是持有互联网音视频播出牌照,全面保障了节目内容的可管可控、绿色安全和版权规范。表1:全国各地广播电台推出的众多移动电台客户端产品广播电台 产品名称 广播电台 产品名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中国广播 四川广播电视台 熊猫听听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HITFM 湖北广播电视台 九头鸟北京人民广播电台 听听FM 广东广播电视台 粤听上海东方广播 阿基米德FM 安徽广播电视台 达耳闻江苏广播电视总台 大蓝鲸 辽宁广播电视台 瓢虫FM山东广播电视台 51听 新疆人民广播电台 丝路云听天津广播电视台 劲听 南京人民广播电台 在南京河北广播电视台 即通 浙江广播电视集团 喜欢听传统广播行业的传播方式和格局,随着移动音频电台的快速发展正发生着重大变革:在覆盖渠道方面,移动互联网成为了广播电视节目增强覆盖的重要渠道,手机成为了受众收听广播的主要终端;在收听体验方面,用户在收听时间、空间上拥有了更多的主动性;在广播内容方面,传统广播可根据移动互联网传播特点,为移动互联网用户打造个性化节目;在使用场景方面,用户可在交通工具或人工智能家居的使用过程中,通过按键或语音对广播电视内容进行选择、切换、收听。传统广播电台正在逐渐形成无线电、移动互联网、车联网、智联网等多渠道覆盖的新型格局。虽然传统广播行业一直在探索新媒体产品,但在运营模式及版权保护两方面仍存在不足:从运营角度分析,传统广播移动电台产品普遍偏重内容聚合,二次原创能力不足,缺少内容付费、广告变现等商业化渠道;大数据运营能力欠缺,尚不能通过后台数据对内容制作和产品运营进行规划;从版权角度分析,目前传统广播电台的新闻、音频、图片等产品,版权不够清晰,版权维护的力量投入不足,这也严重损害了广播行业的合法权益和采编人员的积极性。三、“中国广播”客户端在探索中前行自2014年9月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下简称中央电台)成立了媒体融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推进中央电台媒体融合发展。随后,中央电台媒体融合发展工程重点项目——中国广播云平台于当月26日启动。作为中国广播云平台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Radio.cn集成播控平台始终坚持做国家级移动互联网(车载)音频集成播控平台,汇聚全国各地电台声音节目、国内活跃版权内容机构优秀节目,通过技术输出、商业合作和组织联合,对广播电台行业形成统一影响和辐射。依托该平台,中央电台建成国家级音频资料库、聚合平台、分发网络和互动娱乐基地,建立音频内容从生产传播到商业变现的生态链。“中国广播”客户端作为Radio.cn平台推出的移动电台产品,将运营的重点放在国家级移动互联网(车载)音频集成播控平台的建设和运营上,借助中国广播云平台一期、二期项目,已初步完成了国家级移动互联网(车载)音频集成播控平台建设,汇聚了电台广播节目、全国播客节目以及行业单位、合作媒体、演艺经纪公司等120万时长的版权音频内容,提供约400个全国广播电台在线直播收听服务。可依据运营商、车载行业的需求,为移动互联网及车联网、智联网等各类终端用户提供全国电台直播、直播回听、精品音频点播等全方位音频收听服务;为移动互联网(车载)应用和上下游企业提供多种标准接口及多种内容服务,并为移动运营商和各类门户网站提供平台级广播音频内容输出服务。“中国广播”客户端在移动端产品的基础上衍生出车载端、智能电视端、人工智能端等系列产品。2014年,“中国广播”移动端产品首次上线,三年时间,“中国广播”产品不断进行版本迭代、功能优化、市场推广和运营探索。目前移动端拥有丰富的产品展现形式,包括客户端页面、H5专题页面、在线音频直播页面以及“中国广播”与苹果播放器(podcast)合作的频道页面,覆盖用户数超过千万。图2:“中国广播”H5专题页面图3:苹果播放器(Podcast)频道“中国广播”在智能电视端开发的产品已经在爱奇艺电视应用软件、小米TV、天猫TV等20多家电视应用商店上线,每日都在为超过百万的智能电视端用户提供正版优质的音频节目。图4:“中国广播”电视端产品页面“中国广播”在车载端开发的产品,包括“中国广播”福特车载端产品、“中国广播”百度CarLife端产品、“中国广播”萌驾端车载产品等。除此之外,“中国广播”客户端还可通过开源平台(Smart Device Link)进入丰田汽车车载平台,为车主提供音频收听服务。目前“中国广播”车载端的用户数已达到400万以上。图5:“中国广播”车载端产品2017年被称为人工智能元年,“中国广播”在人工智能领域与小米科技、阿里巴巴等公司达成合作关系,为小米人工智能音箱(小爱同学)及天猫人工智能音箱产品(天猫精灵)提供了全国广播电台直播、精品点播等音频收听服务。四、携手共建中国广播云平台虽然传统广播电台始终在不断探索、推陈出新,但无论从运营模式的成熟度还是产品的用户体验感受来讲,传统广播电台的移动产品与“喜马拉雅FM”“蜻蜓.fm”等商业移动电台产品相比,还存在着一定差距。为此,中央电台始终坚信并坚持在做的一件事就是:抱团取暖、开放分享、合作共赢。2018年,中央电台将继续与全国各地广播电台共享云媒资平台、云平台技术、云发布渠道,和全国广播人一起运营好移动电台产品;并计划依托中国广播云平台,将全国各地广播电台的力量联合起来,共同保护广播节目版权,维护传统广播机构平台化发展的权益。在内容方面,中央电台将与全国各地广播电台共建共享中国广播云平台媒资系统,云媒资平台建设旨在借助大数据和关键音频技术,整合、挖掘和展现历史积累的海量广播节目资源,为广播电台行业用户提供行业云媒资服务。云媒资可为各地方电台提供标准化音视频格式编码,将各类素材统一转码,实现B/S架构的在线微编功能;各地广播电台可通过云媒资系统对节目素材进行媒资检索、素材管理、无缝存储,实现对音频内容的统一管理。云媒资系统可为合作电台提供来自全国的海量共享资源,也可为全国各地广播之间的资源交易提供有力的平台支撑。在技术方面,中央电台将向全国各地广播电台开放中国广播云平台技术,为全国各地广播电台与新媒体提供海量音视频存储空间。针对实际业务需求提供音频上载、编单收录、移动互联网内容发布等功能服务。同时,开放互动平台“Smart Radio”(工具集),包括生产制作、评论、留言、投票、抽奖、主播打榜等诸多互动功能。使用“Smart Radio”(工具集)后,客户端可成为用户互动内容收集的工具,将内容反馈于广播,供节目播出使用。内容生产由广播发起并向客户端进行导流,再由客户端完成对内容的收集和生产,实现广播与客户端之间的内容生产闭环,改变传统电台现有的依托微信、微博等第三方平台进行单一留言互动的局面。在渠道方面,中央电台将向全国各地广播电台开放云发布系统,通过云媒资系统与云发布系统的对接,将媒资库的内容转码为全国各地广播电台指定的音频格式,新闻稿件、广播直播/点播节目、精品音频栏目经过深度加工后,由云发布系统进行统一发布,对接到第三方业务平台,合作电台能够便捷地将精品节目推送至各种移动端、电脑网站、社交媒体公众号、车载端、互联网电视端、人工智能端等。在运营方面,中央电台将与全国各地广播电台共同开创更多运营模式,孵化营利新模式,增加高品质音频版权引入工作,对优秀音频节目进行精心挑选,引入大量优秀的、版权有保障的、质量通过审核的个人主播、商业电台、传统电台、商业机构、平面媒体、影视机构等,构建音频生态系统,与全国各地广播电台共同探索“内容+平台+应用+渠道”的创新性运营模式,将广电行业牌照、版权等绝对性优势,以软、硬件等多种产品形式对外输出,共同将主流媒体声音渗透到各大渠道、终端和场景中。通过预装等多种形式,将音频品牌渗透到各大渠道、终端、场景以及用户日常生活中,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充分发挥文化滋润心灵、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作用。在版权保护方面,从技术手段角度来说,中央电台将向全国各地广播电台开放云媒资中支持版权信息的媒资编目功能,实现对每条音视频素材进行版权标记,为日后节目运营杜绝网络侵权行为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联合互助角度来说,中央电台倡议全国各地广播电台共同通过行业协作组织进行维权,严格遵循网络广播电视台管理规范和《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加强对移动互联网电台的集成播出平台管理,规范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秩序,促进健康有序发展,对未按照《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取得广播电影电视主管部门许可证或未履行备案手续的,要严格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的规定。注释①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2017年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网,http://www.china.com.cn/opinion/think/2017-11/30/content_41956559.htm.②王传珍:《中国移动电台市场上半年市场监测盘点分析2017》,易观网,https://www.analysys.cn/analysis/8/detail/1000880/.

文章来源:《中国广播影视》 网址: http://www.zggbys.cn/qikandaodu/2020/0528/336.html



上一篇:中国广播观照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下一篇:中国广播的变革与融媒体发展

中国广播影视投稿 | 中国广播影视编辑部| 中国广播影视版面费 | 中国广播影视论文发表 | 中国广播影视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广播影视》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